保安族有何历史起源?又是怎样演变的

据文献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今青海省同仁县保安城的西山曾建立保安堡。“保安”是由地名演变为族名的。一般认为该族是元、明时期以信仰伊斯兰教的一支蒙古族为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吸收了一部分回族、藏族、土族等而逐渐形成。也有人认为保安族是 ...

保安族音乐 保安族音乐特征简介

保安族的民间音乐是以民歌为主,大多采用汉语演唱,分花儿与宴席曲两大类。? 在花儿中,保安族有自己特有的曲调“保安令”,它是在对回族、汉族花儿改造的基础上,吸收蒙古族、藏族民歌的艺术特点而形成的。 保安令多属上下乐句结构,四句歌词需反复曲调一 ...

俄罗斯族建筑 俄罗斯族建筑有何特点

位于新疆西北角的边境城市塔城,是一座充满俄罗斯风情的小城,其浓郁的俄罗斯味道,不仅表现在玛洛什冰激凌、格瓦斯、列巴、玛林娜酱等俄罗斯美食上,那些俄式建筑缓缓散发出来的独特气息更耐人寻味。斗篷式黑铁皮屋顶、木地板、房屋高大、墙壁厚实,内部有 ...

保安族都有哪些节日?又是怎样过的

圣纪节 圣纪节,是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举行,相传穆罕默德的出生和去世都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节日期间,保安族人都要宰牛、宰羊,各清真寺装饰一新,人们一大早就去清真寺听阿訇诵读《古兰经》、赞颂 ...

京族文化 为何说京族文化具有海洋韵味

京族以渔业捕捞养殖加工为主的生产劳动和海岛海港海滩海水海风的生存环境,孕育了京族文化的海洋韵味。可以说,广西12个民族中,除京族外,没有哪一个民族的文化有如此浓郁的海洋文化韵味。 京族文化的海洋韵味首先表现在长期形成的民俗文化上。旧时京族民间 ...

保安族习俗 保安族在生活方面有何禁忌

保安族男子戴白色或黑色无檐“号帽”,穿白布衫,套青布背心,冬季穿翻领皮袄,挂保安腰刀,穿牛皮长筒靴;妇女穿紫红色或墨绿色大襟上衣和蓝色或黑色土布裤子,外套镶有花边的深色坎肩。以小麦、玉米、豆类为主食,通常做成馒头、面条、油香、馓子、搅团或散 ...

保安族艺术 保安族腰刀有着怎样的来历

传说一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人民所特有的一种民族工艺品,习惯挂在腰间,就称其保安腰刀了。据说在成吉思汗占领各国的时候,曾在兵器上大大的占了上风。当时各个部落在打拼的时候,有的刀因硬度高,和敌方大刀碰撞后折断;有的因硬度低,经不起敌方大刀的猛砍。 ...

保安族文化 保安族特有的花儿文化是怎样的

保安族的民歌大多采用汉语演唱,分花儿与宴席曲两大类。在花儿中,保安族有自己特有的曲调“保安令”,它是在对回族、汉族花儿改造的基础上,吸收蒙古族、藏族民歌的艺术特点而形成的。保安令多属上下乐句结构,四句歌词需反复曲调一次;若是折断腰式,则在上 ...

京族历史 京族有何宗教信仰

信仰多神 京族崇拜多种,民间的神灵崇拜,有的带有浓厚的自然崇拜色彩;有的受道教、佛教的影响而成;有的则来源于民间的神话传说。他们所信仰的神,按其供奉场所,可分为“家神”、“庙神”和“哈亭神”三种。民间的神灵崇拜,并不在乎神的神位、神格和神权的 ...

保安族的风土人情有何独特之处

除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尊奉《古兰经》、圣训,履行必修功课外,伊斯兰教对保安族的影响还体现在方方面面。在服饰上,保安族男子同回族男子一样喜欢戴表示清洁无染的圆顶无檐小白帽,穿白衫;妇女也同信仰伊斯兰教的其他民族妇女一样,喜欢戴盖头。在 ...

京族信仰有哪些?京族神谱初录简介

京族神谱初录 (1)祖灵:民间相信祖宗有灵,各家厅堂的正壁上都设有神台,以供列宗祖灵。这种神台又称“祖公”,上写“○(姓)门堂上历代先远宗亲之位”。有固定的香炉,逢年过节、初一十五、添 ...

京族习俗 京族新郎是怎样赢取新娘的

迎亲是京族婚姻最隆重的仪式,其过程如下:(1)送日子。男家在迎娶前一月或数月,择定“开容”和接亲的日期,用红纸列单,由媒人送至女家。若女家认为婚期过于急迫,便退回日子单,由男家另择日再送;若女家同意,则将日子单留下,准备完婚。 (2)哭朝。新娘在 ...

保安族文化 保安族语言文化简介

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无文字。保安语是保安人的重要交际工具,但大部分保安人也懂得当地的汉语。保安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与同一语族的东乡语、土族语、东部裕固语以及达斡尔语有一定关系,是蒙古语族中具有个性的语言。保安语分大河家、同仁两种方言 ...

京族舞蹈 京族人是怎样跳竹竿的

跳竹竿舞是一种跳跃竞技体育活动。场地一般为8-12米长,6米宽的平地。这项活动男女老幼都可参加,一般多为男女青年。比赛时,分成两组,每组4——8人。一组打竹竿,一组跳,然后再轮换。打竹竿的人分成两排距离约3.5米,面对面盘腿坐下或双膝跪地,每人双手 ...

京族习俗 京族是怎样实行翁村制度的

“翁村制度” 在京族社会中,有一种“翁村制度”(即长老制),由“翁村”、“翁宽”、“翁记”和“翁模”四种人组成,负责管理村社有关民间的各种事务,它并非乡村政权。“翁”是京语的“长者”、“长老”之意。“翁村”即“村老”,是由“嘎古”(京语,即长 ...

为何说保安族服饰是美丽的也是实用的

保安族早期与蒙古族相邻而居,服饰也基本上与蒙古族相同。男女冬季多穿长皮袍,戴各式皮帽,夏秋则穿夹袄,戴白羊毛毡制的喇叭形高筒帽。男女均系各色鲜艳的丝绸腰带,并带有小装饰物。元朝后期,因受藏、土族的影响,保安族男女在春、夏、秋三季均穿长衫, ...

保安族饮食 保安族最喜欢什么食物

保安人的主食偏重于面制品,经常食用馒头、花卷、煎饼、包子、汤面条、臊子面、馓子、凉面、浆水面、炒肉面、捏面筋、搅团等。小麦面做的面条多种多样,有面片、拽面、凉面等。其中“指甲面片”特色鲜明、色味俱全。土豆作为主食的吃法主要有盐水煮土豆、土 ...

京族历史 近代的京族是怎样发展的

京族在迁到江平地区之间已处于封建社会阶段,迁来之后,在京、汉族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下,农业渔业生产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在红坎村“哈亭”的碑文上,就有“官事重役,不堪其苦”,“人民饥馑……”等记载,反映了京族劳动人民过去生活的悲惨景况。 1840 ...

京族习俗 京族的异祖共祀制是怎样的

异祖共祀制 京族的居住地并不大,人口并不多,但其姓氏却相当复杂。山心、巫头、澫尾三岛就有30余个姓,仅山心岛就有刘、阮、武、黎、黄、梁、裴、杜、何、李、陈、段、龚、范、施、张、陆、林、等18个姓。据了解,他们当年在越南原籍时一般都是以血缘聚居的 ...

京族文化 京族文化具有怎样的特色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江平乡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其余分布在谭吉、红坎、恒望及钦县。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京族人口为2.25万人,其中广西有2.01万人,占89.37%。 京族,历史上自称为“京 ...

京族音乐简介 京族赏月歌怎么唱

这是一首广西防城的京族民歌。京族原称“越族”,自1958年起改现称。主要聚居于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尾、巫头、山心等三岛(习称京族三岛),人口约2.5万,语言属系未定,一说属汉藏语系,多数人讲广东方言,通汉文,信仰佛教。其祖先于16世纪前后从海上由越南 ...

京族历史 京族为什么会叫京族呢

在50年代初期,京族曾称为“越族”,巫头、内心、澫尾三岛曾分别建立越族自治乡。1958年5月1日建立东兴各族自治县(1978年12月25日改名为防城各族自治县,今又改称防城港市,并升格为地市级)时,根据其历史、语言、文化特点、生活习俗和本民族的意愿,经国务 ...

京族建筑 京族的石条房有何特点

京族的传统住房是草庐茅舍,京族人称之为“栏栅屋”。其墙壁是用木条和竹片编织,有的再糊上一层泥巴,或用竹篾夹茅草、稻草等作墙壁。屋顶盖上茅草、树枝叶或稻草。为防风吹,屋顶还压以砖块、石块。屋内四角以20厘米到33厘米高的木墩(多为苦楝木)或大竹或 ...

京族文化 京族民间文学是怎样发展的

京族的许多文学作品是京、汉或京、壮文化交流的产物。如京族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董永与刘姑娘》、《米碎姐和糠妹》等,显然是分别受到汉族的《董永传说》的深刻影响,进行再创作加工而成的。此外,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苏轼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

京族最传统的民间娱乐项目是什么

京族传统竞技活动多与滨海文化生态环境有关,有“捉活鸭”、“顶头”、“顶臂”、“顶竿”等。“捉活鸭”通常于节日举行。比赛开始,先将一只鸭子放进海里,待鸭子游出一段距离后,参赛者同时扑入海中,竞相捉鸭子,鸭子向前面扑飞,选手们在后面紧追,以先 ...

Top